上一篇文章我們說“一三五不論,二四六分明”,其實並不那麼準確,也寫時候我們也要分明一三五字的平仄,不然仍會形成不合律的句子,我們稱爲拗句。我們通過一些手段可以使句子重新合律,這就是拗救。如果可以拗救而不救,那麼句子仍然是拗句。

接下來總結一些不太容易注意到的拗句情況。

孤平

孤平即韻句中兩仄夾一平。這種拗句具體平仄如下:

五言:仄平仄仄平
七言:中仄仄平仄仄平

對於這種情況,如果我們的孤平前字必須用仄,那麽我們進行本句自救,即將孤平後字易為平聲。

五言:仄平平仄平
七言:中仄仄平平仄平

锦鲤翻波

有時在一聯的出句中,我們在五言的二、四字或七言的四、六字上同時使用平聲字,這造成一個小拗。然而拗救的方法也很簡單,使五言的第三字或七言的第五字爲仄即可救。如:

五言:平仄平
七言:中仄平平仄平

上面句式確亦是近體詩正格,可以把它作爲特殊句式記住。

以杜甫《月夜》詩爲例,注意其頷聯及尾聯的出句:

今夜鄜州月,閨中只獨看。
平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遙憐小兒女,未解憶長安。
平仄平仄,仄仄仄平平。
香霧雲鬟濕,清輝玉臂寒。
平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。
何時倚虛幌,雙照淚痕乾。
平仄平仄,平仄仄平平。

二四字爲仄

如果在五言的二、四字或七言的四、六字上同時使用仄聲字,就不能在句內拗救了,而要對句相救,即使五言對句第三字或七言第五字爲平。

杜牧的《江南春絕句》:

千里鶯啼綠映紅,水村山郭酒旗風。
平仄平平仄仄平,仄平平仄仄平平。
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樓臺煙雨中。
平平仄仄,平仄平平仄平。

三平尾

韻句以三個平聲字結尾稱三平尾,這種拗句一般無所救,只能避免。讀者可能會發現一些名家近體詩篇中依然有三平尾,但作為初學者我們切不能以此為自己犯律做辯護。

三仄尾

三仄尾反倒是近體詩中常見的句式,一般不認為是拗句。